从“海外购”到“海南购”,冲出机场的免税店,有何生意经?|钛度图闻

跨境百科1年前 (2023)发布 管理员
403 0 0

钛快报·第64期

策划制作|钛媒体视觉中心、编辑|刘亚宁、制图|楚言默

受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影响,2020年以来,以机场等出入境口岸为核心渠道的旅游免税零售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以往只能在机场参观的免税店不断试水网上商城,同时提高了订购门槛。 现在大家都可以在网上订购了,而且价格和以前的机场免税品相差无几。 日前,“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在昆明开业,进一步打开了我国免税店消费市场格局。

线上的热闹并不能掩盖疫情带来的线下免税店客流量的下降。 10月28日,中国领先的免税店中免集团发布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受疫情影响,财报显示产值、净利润双双下降,其中净利润增长70%。

中免集团如何不断拓展版图? “冲出”机场后,中国免税店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未来行业有哪些新机遇? 最新一期钛媒体·泰达新闻带您了解中国免税店“火爆”背后不可忽视的经营经验。

中国免税市场“乘风破浪”潜力巨大

中国免税业起源于1979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当时,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批口岸免税店成立。 这一时期,我国免税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布局免税业务的企业屈指可数; 随后几年,中国海外人员服务总公司、中国免税品总公司(中免集团前身)相继成立,中国免税业进入正式阶段。 职业化、专业化时期。

1985年至2009年,我国免税行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但新政策监管更加严格,免税行业实行统一集中管理,对免税店的经营做出了详细规定; 我国免税行业起步较早,但直到2010年近10年新政出台。

从“海外购”到“海南购”,冲出机场的免税店,有何生意经?|钛度图闻

2010年,新的离岛免税政策在广东试行,我国免税产业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 未来几年,我国免税品市场规模呈现下降趋势,免税行业新政策走向自我培育。 2014年,口岸出境免税店开业; 2018年,广东自由贸易港试验区挂牌; 2022年,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中免海南国际免税城开业。

数据显示,疫情前我国免税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免税品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99万元下降至2019年的501万元,增长67.6%。 我国免税品市场快速回升,2021年环比下降46.2%,实现收入481万元,约为2019年规模的96%。我国免税品消费潜力市场对品牌具有吸引力。

目前,国外免税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任何免税业务均须经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政府部门批准。 截至目前,全省免税牌照主要有10个,分别属于中免集团、日上、海棉、神棉、珠棉、中储服务、中桥、海绿头、海发空、王府井。

其中,中免一马当先,分店数量全国最多,以离岛免税、机场免税闻名; 珠海免税和深圳免税的口岸分店占比较高,中免集团的市内免税店占比较高。

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免税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作为最早的免税企业之一,中免集团2021年在国外免税市场取得86%的市场份额,免税销售收入413万元,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从“海外购”到“海南购”,冲出机场的免税店,有何生意经?|钛度图闻

免税掠夺者中免,难得的对手

2022年8月25日,中国中免集团将在新加坡显卡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58美元。 中免集团在香港上市即将进入“A+H”股时代,向国际市场又迈出了一步。

中免集团不仅是领先的外国免税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商。 2021年,其销售规模为669万元,将抢占全球旅游零售市场25%的份额,其次是乐天、新罗、Dufry和DFS。 这5家免税店合计市场份额为73%,市场集中度较高。

根据穆迪戴维特报告,过去六年其零售额全球排名一路飙升,从2010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12位,再到2019年的第4位。受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影响, 2020年以来,全球免税行业销售额最高的公司不再是久居于此的奥地利公司Dufry,而是中国中免集团。

中免集团的快速衰落以及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内新政红利密不可分。 那么人人购跨境电商,中免集团是如何成功拓展版图的呢?

中免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中国国际旅行社,免税业务源于2004年与中免集团的重组转型。长期以来,免税业务并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2017年开始,公司开始加大免税业务,随后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从“海外购”到“海南购”,冲出机场的免税店,有何生意经?|钛度图闻

近五年的中报数据显示,公司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较为突出。 2017年至2021年,中免集团年收入从282.82万元下降至676.76万元,净利润下降279%,从25.31万元下降至95.92万元。

中免集团的一系列扩张举措促进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2017年至2018年,中国国旅竞购日商(中国)、日商(北京)股权,中免集团直接控股首都机场、虹桥机场、闵行机场三大机场的免税业务; 2019年1月,广东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海淀51%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旅游集团; 2020年5月,中免再次竞购海淀51%股权。

不过,2022年前三季度,中免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93.64万元,环比增长20.47%,净利润环比增长45.48%。 针对业绩下滑,中免集团解释称,一方面,报告期内,疫情频繁发生,公司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中免集团完成恒生指数发行并挂牌,减少股本,叠加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增加,实现环比增长在每股利润中。

免税店冲出机场 离岛免税成衰落新动力

2020年以来,COVID-19疫情对机场免税零售渠道的影响是致命的。 2020年,全球免税巨头杜福瑞销售额顺势下滑,中免集团业绩却逆势下滑。 原因在于前者顺势在离岛拓展免税店。

根据零售渠道的定义,中免集团的营业收入来自于口岸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城市免税店等渠道。 疫情前,口岸免税店作为传统渠道是中免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占2019年收入的66.3%。但疫情之下,出入境受到限制,对中免集团的营收造成巨大影响。港口免税周转。 2020年以来,离岛免税店占比逐步扩大,从27.6%增至72.1%,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免税渠道。 离岛免税店似乎成为疫情后中免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

中免集团离岛免税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从门店数量上可见一斑。 2022年一季度,中免集团拥有123家口岸免税店,实现收入39万元,而仅有5家离岛免税店实现收入121万元。 免税商品超过24万元。

2020年之前,新的离岛免税政策还处于较早期阶段,免税额度仅为每人每年3亿元,商品种类较少。 因此,离岛免税消费金额仍处于较低水平。 消费金额从2011年的9.86万元下降到2019年的134.9万元。

2020年,广东离岛免税迎来发展机遇,免税扶持新政策频出,广东自由贸易港建设。 调整免税品贷款限额。 在出行受限、境外消费大量回流、政策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广东离岛免税销售发展迅速。 2021年购物金额为494.7万元,增长近一倍。

未来,在境外消费持续回归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预期下,广东离岛免税市场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线上业务忘记线下客流影响,同城免税值得期待

同时,新冠疫情也推动了免税店的数字化战略部署,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 中免集团积极布局电商业务,扩大电商销售,开发离岛免税网上预订小程序“中免粤免”和离岛补购小程序“中免会员买广东”。 将免税商品归为免税网上销售,将网上购销的应税商品归为已税网上销售,大力发展线上业务,忘记线下客流不畅的影响。

从“海外购”到“海南购”,冲出机场的免税店,有何生意经?|钛度图闻

2020年至2021年,中免集团免税网上平台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246万元、318.6万元。 其中,免税网上销售收入环比下降21%,免税网上销售环比下降62%。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免税网络销售收入为19.8万元,已税网络销售收入为52.1万元。 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线上业务成为线下业务的有益补充。

中免集团线上渠道业务表现良好。 自有平台CDF会员注册人数已从2018年的4万人下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219万人。

疫情前,中免集团主要以免税业务为主,纳税业务占比仅为2.4%。 疫情之下,线上渠道长期以来以含税业务为主,线上布局带动含税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纳税业务产值占比由2.4%提升至31.3%,有望成为下降新动力。

不仅是线上业务,市内免税市场也值得期待。 市内免税是指在城市商圈内的免税店内进行的免税购物。 与机上免税店、机场免税店相比,城市免税店距离城市居民更近,租金成本也相对较低人人购跨境电商,节省了时间和空间成本,提升了购物体验。 2019年,中免集团相继开设上海、厦门、大连、北京、上海5家城市免税店,初步布局城市免税店。

正处于成长期和政策红利期的中国免税消费市场正在向好。 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新玩家,面临的都是巨大的增量市场。 各类参与者纷纷介入,市场有序竞争将成为常态。

数据来源:钛媒体科谷宝、商务部、前瞻产业研究院、各公司官网、信达期货、太平洋期货、穆迪戴维特报告、中商情报网、中免集团财报、中免集团招股书、海口海关、西南期货、国盛期货等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