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2020中国农产品电商直播报告》在网上引发热议。 报告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探讨农产品电商直播中的各种激励措施对效果传播的影响,直观地反映了农产品电商直播的快速发展。 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三个“痛点”。
1、主播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农产品直播的主播类型主要有:新生代农民、明星代购、政府高级官员。 《报告》显示,“主播素养良莠不齐”的问题占所有问题的63.82%,其回复率和渗透率最高。 消费者对农产品电商直播总体评价较高,产品平均评分最高为2.96分,内容和平台评分均为2.91分,主播评分最低仅为2.78分。 可见跨境电商三大痛点,主播素养是目前农产品电商直播的一大痛点。
二是物流服务无法配套。 我国农村货运体系尚未建立,消费者反馈集中在缺乏完善的货运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 回复率和渗透率分别为20%和47%。 农产品供应链、农业产业链也是当前的突出短板。 主要原因是各地冷链货运投入不足,地区间投资差异较大,资源分布不平衡,造成货运资源闲置、浪费。 有的地方利用率甚至不足60%。 %。 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趋同投资现象依然存在,货运服务亟待整合。
3、农产品生产品牌的困境。 首先,原产地品牌强于产品品牌。 比如福州的苹果、莱西的梨,不如德州的冬瓜皮、西湖龙井茶、安吉茶等,产地的品牌比产品的品牌强。 其次跨境电商三大痛点,渠道品牌强于产品品牌。 河马生鲜、中粮我买网、淘鲜达、京东等品牌都是渠道品牌。 它们本质上是电商购物渠道,有大量的物流资金支持,使得它们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潜力远远超过单品类农产品品牌。 。 三是产品品牌代表作品较少。 目前,优秀的单一农产品品牌较少。 当地政府实施“特色田园村”建设,过分强调“一镇一特产”、“一村一特产”。 这不能产生区域品牌效益,也不能产生品牌折扣,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
因此,建议:
一、规范行业有序发展。 进一步细化实施《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农产品电商直播行业。 一方面,从消费者端入手,突破信息流困境,快速聚合消费者需求,引导农产品生产精准目标运作。 打造良性循环,推动农产品电商直播行业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运营。
2.多方合力加强投入。 一方面,加强货运服务不足地区冷链建设投入,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货运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快件产业下沉一线,对市级快递集散中心进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场地、管理和服务标准,促进农资推广。产品进城市场和工业产品下乡。
3、有针对性的超重聚合资源。 要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科学标准与区域特色匹配界定、精准政策落实,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银企合作、平台与厂家协调合作,多方合力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