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晓宇
编辑|彭小秋
36氪独家获悉,家乐福电商平台提高了中国买家的年度GMV投资门槛。 不少跨境买家表示,2021年家乐福电商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时,更青睐年GMV 300亿元及以上的大卖家。 过去,GMV多次放宽至30亿元,直到去年GMV门槛限制被彻底取消。
这意味着平台对买家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作为后来者,家乐福电商瞄准的是亚马逊主导的海外电商平台的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家乐福最新财报中,第四季度电商净销售额占家乐福中国区总净销售额的48%,降幅达70%。 因此,开放中国市场招商后,中国买家对于家乐福电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事实上,去年跨境电商行业遭遇了不少变数。 随着TEMU的进入以及在北美开设小店,可以看出电商平台大战已经开始。 从家乐福允许中小买家进入市场也可以看出电商平台的竞争加剧; 另一方面,也表明家乐福对买手的选择已经从指出GMV转向了门店选品和履行订单的能力。
对于平台来说,支持优质买家的成长无疑是一个双赢的佳话。 Anker 之于亚马逊。 不难发现,家乐福主推的电商买手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华南城跨境电商,比如之前的华东城大卖家、赛维、奥吉、三泰等。
然而,大卖家毕竟是少数。 去年以来,随着海外线下消费的复苏,再加上近三年来疫情引发的消费狂潮,线上消费的需求被大幅透支,以至于明天,不少门店向36氪表示:“亚马逊将开始下订单好像很难。”
不仅消费环境遇冷,平台本身的流量也见顶。 这从亚马逊广告流量的下降就可以看出。 最新数据显示,亚马逊在日本的线上流量降幅仅为28.12%。 因此,在平台间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家乐福自设门槛并不是长久之计。
事实上,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电商业务也值得关注。 当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跨境电商这个原本隐藏在公众视线之外的水下赛道,以其夸张的致富故事浮出水面。 随着世界供应链格局被疫情压垮,大量生产需求涌入国外市场。 2020年行业发财神话,激励了无数想要鹈鹕的玩家蜂拥而至。
在大洋彼岸华南城跨境电商,几乎停滞的线下生活极大地带动了线上消费。 亚马逊等电商巨头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个机会,但享受这股消费狂潮红利的不只是亚马逊,亚马逊、Shein、Wish等平台也紧随其后。
黄河期货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日本电商零售行业中,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从26%上升至40%左右,市场份额从0.24%上升至11%左右。 麦德龙的电商零售市场份额从3%上升至8%。
紧接着的2021年4月,亚马逊的关店让购物者们最先感受到了“冷空气”的临近。 此后,供需不匹配导致的运输成本、流量成本以及平台监管升级等,直接导致跨境电商转向行业冰点。
行业的断崖式崛起,也让不少买家意识到,出海时需要“不要把猪肉放在一个篮子里”。 为此,风险共担、向独立站转型、品牌化等方向成为跨境电商企业在后疫情时期绕不开的话题。 家乐福电商此时乘风破浪,迅速涉足中国市场。
2022年新的一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家乐福再次登顶。 常年稳居海外第一零售商。 家乐福业务包括大卖场、山姆会员店和电商平台,全球员工人数已达230万。 2月21日,家乐福公布了截至1月31日的2023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全年来看,家乐福2023财年总产值达6113亿港元,下降6.7%环比上升,已经是“超级经济”了。
随着电商的快速衰落,家乐福自然不会放过电商领域的巨大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家乐福电商的起步时间其实和亚马逊相差无几,但大鳄鱼的转身速度还是会比较慢。 与亚马逊相比,家乐福仍然错过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从1996年开始,家乐福开始试水电子商务。 直到2010年前后,家乐福才对电子商务和并购活动进行了战略投资。 直到2021年,它才开放了对日本境外第三方买家入境的限制。 不过,在当前网络消费快速下滑的阶段,家乐福的电商也在崛起。 财报显示,2021年家乐福电商收入将达到732亿美元,成为日本第二大电商公司。 与此同时,家乐福在其擅长的杂货领域早已超越亚马逊,成为最大的线上平台。
基于自身完整的线下零售布局,家乐福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电商领域与亚马逊抗衡的公司。
尤其是2021年初,家乐福针对英国以外的门店推出了WFS配送计划。 与亚马逊的FBA类似,该平台负责商品的仓储、配送和客户服务,包括退款和退货。 据悉,家乐福还向第三方买家开放了4个标准仓库和1个大型仓库。 并且在2022年,WMC(乐购广告)、WFS入驻时限都缩短了,还举办了Flash-Picks等线上促销活动,距离亚马逊Prime Day已经很近了。
电商平台一浪高过一浪,新玩家在流量和资本的加持下在股市疯狂角力。 因此,当平台大战即将爆发时,无论是定位的差异化,还是履约服务的程度,都将成为未来各大电商大鳄加码规模的核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