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打开高质量发展“密钥”

跨境百科1年前 (2023)发布 管理员
705 0 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2023年7月8日羊城晚报A4版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如今,广东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春江暖战的战鼓已经敲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他说:“我常说,有两个必须保证。一是中国要保住粮食、饭碗,二是中国要保住制造业。”

如果要选择一座城市来观察中国工业、中国制造的崛起,那么地处珠三角核心的东莞堪称完美。 从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的摇摇欲坠、“借船出海”实现乡村工业化,到“东莞堵车、全球缺货”,再到如今聚焦“智能”制造业”,东莞白手起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农业县,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名城和全国第15个“双千”城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莞奇迹”。

东莞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近日,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生动实践——全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所副所长、决策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胜兰带队赴东莞深入了解东莞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情况。 。 调研组对东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进行了精彩总结,努力解锁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钥匙”。

调研组在东莞进行了调查。 陈泽云 摄

筑牢制造业基础,“双千”城市品质品质腾飞

“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经济发展不可能随时从现实转向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0月22日在考察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时指出。2023年4月,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考察。 他强调,要关注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基于自主研发,也欢迎国际合作。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打开高质量发展“密钥”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始终坚持制造业名城建设,一路披荆斩棘。 它抓住了每一个产业机遇,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逐步从传统农业大县发展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 总产值已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千万。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已成为东莞当前的城市特色。

数据显示,东莞已形成工业企业20万多家,规制工业企业1.28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000多家,省级及以上专业企业234家,上市企业77家,营收企业3家。 千亿元以上企业和24家百亿元以上企业组成的先进制造体系。 截至2022年底,东莞拥有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及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的蝴蝶迎风展翅,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被誉为东莞核心引擎的松山湖科学城,3月17日,松山湖八个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当天,26家企业签约入驻东莞工业数字大厦。 今年,已有20家半导体企业落户松山湖。 松山湖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委员黄景全向调研组介绍,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松山湖的支柱产业。 华为终端、华北电子等龙头企业齐聚,通信设备、智能终端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生物产业基地已形成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等多条产业链。 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研发设计等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先进阿秒激光器等大型装置和平台也在这里投入运行。

根据规划,东莞将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50%。这些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必将成为东莞扛起国家先进制造之都大旗的巨大动力。

调研组指出,东莞日益成为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在建设“先进制造之都”方面,东莞形成了三大发展经验:一是着力技术创新+先进制造,打造制造制造二是创新“链主”企业驱动模式,推动上下游对接下游流程; 三是依托重大战略平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这些都推动了东莞经济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雄厚的民营经济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通过“三强一补”承接大量外资产业,到如今的“智能制造名城”、“科技创新高地”,东莞始终处于“创业兴盛”的状态。 由此东莞凤岗跨境电商园,也催生了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企业。 他们创造了东莞的繁荣,成为东莞最大的底气。 数据显示,2022年,东莞注册私营企业数量152.67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96.4%,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稳定在5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民建联工联委会委员联席会议时,明确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经济圈。 他说:“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视为自己人,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予以支持,在他们遇到困惑时给予指导。”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打开高质量发展“密钥”

东莞清醒地看到,民营经济好,经济才能好。 在服务民营企业过程中,长安镇独创“外经人员”计划,由长安本地人在外企担任厂长,专门协调处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确保企业聚焦生产经营; 石龙、东坑、昌平、凤岗等镇街道积极开展“政企面对面”座谈会,一一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建立“政企面对面”座谈会,积极为企业拓展市场、拓展业务。 “一企一档”工作机制。 、抢订单,提振企业市场信心; 为吸引更多民企投资,东莞市举办东莞2022全球投资大会,提供6块连片工业用地4300亩供全球龙头企业“挂牌投资”。 同时引导资金流向制造业,为新经济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为中小微量身定制“1+1+N+N”首贷服务机制没有贷款记录的企业,希望为民企送上“及时雨”。

企业的需求在哪里,东莞的政策就延伸到哪里。 今年2月,东莞发布经济高质量发展“2+2”政策。 “2+2”中的第一个“2”是指东莞市政府2023年“制造领导”一号文件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第二个“2”指的是第一个“2”。支持政策主要着力构建“大投资”格局,强化高质量、低成本、快供给的产业空间,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和空间支撑。制造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提出到2023年推动民间投资突破2000亿元,培育全国民间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65万户,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和全省具有领先地位的民营企业。

“近两年来,我们公司实际享受了超过200万元的退税红利,有效盘活了公司宝贵的现金流。我们将退税红利投入到技术改造中,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 研究过程中,伟峰电子营销中心营销经理周松林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经历全球疫情冲击后,民营企业最需要的是信心和环境。 民营市场主体敢不敢这么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环境好不好,以及本市如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 调研组指出,民营经济是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锚”,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服务民营经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东莞践行“店员”服务精神,各部门深入基层,着力解决困难堵点在企业的发展中。 同时,有针对性地大规模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来东莞投资,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水源泉”。 ”。

城镇街道经济“遍地开花”,区域协同提升

“村村着火,户户冒烟”曾经是东莞经济的写照。

1985年,东莞由县直接升格为地级市。 此后,一直实行“市直管镇”的两级体制。 多年来,东莞各镇街(园区)坚持制造业引领,突出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优势,培育长安、虎门、厚街、大朗、还有昌平。 分布在各镇的传统产业集群共同支撑着东莞雄厚的工业基础。

其中,长安城凭借OPPO、VIVO等龙头企业在当地成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虎门依托伊春等东莞服装服饰产业代表,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服装产业。 产业集群先行区; 大朗是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毛纺产业集群; 麻涌作为“中国第一粮食物流加工镇”,全力打造整个粮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链。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打开高质量发展“密钥”

王俊伟摄于OPPO生产车间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为进一步实现协调发展,广东提出突出县域振兴,高层次谋划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千镇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强县、兴乡。 东莞城镇经济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组发布的2022年中国千强镇榜单,东莞有15个镇位列全国百强镇,居广东省第一。 其中,长安镇排名第8位,昌平镇和虎门镇分别排名第13位和第20位。 2022年,东莞长安镇GDP将接近900亿元,后续虎门、塘厦等镇GDP将在600亿元-800亿元之间。 东莞32个镇街道GDP全部突破100亿元。

散落时,是满天繁星; 当聚集时,它是一个火球。 为解决当前东莞部分城镇发展停滞、空间有限的问题,东莞先后成立“水乡新城管委会”、“中心城建设指挥部”等区域协调机构,加快城镇化、城镇化进程。港口协调和镇区协调。 。 其中,松山湖由寮步、大朗、大岭山三镇引出,而滨海湾新区则整合了厚街、虎门、沙田、长安等沿海地区。 在东莞目前的城市布局中,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已成为东莞城市发展的三大中心(一主两辅)。 在此基础上,东莞市以中心为引领,将全市划分为六大区域,系统整合各镇资源要素。

“作为全国少数几个直接管理城镇经济的城市之一,城镇经济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调研组评价,取消“县”行政级别,节省了行政成本,也使市镇政府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浪潮中迅速做出重要决策,乡镇与街道之间的竞争得到了积极调动。基层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面对“城管镇”行政架构带来的资源分散、碎片化的弊端,务实的东莞人也及时拿出了新时代“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的改革新举措。 目前,“一主、两辅、六区”的城镇体系已为重建“新东莞”积蓄了充足的能量。

挖掘要素潜力,夯实“重建东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三来一补”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区位、土地、人力、政策等比较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可以说,东莞是中国“比较优势原理”下各种要素发展的创新标本。

如何持续挖掘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潜力,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打开高质量发展“密钥”

为打破土地因素制约,东莞将“亩产”纳入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工业改工业”、“工业上楼”。 据悉,今年东莞计划筹备推出3000亩工业用地,打造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工业空间,鼓励产业上移,重点发展制造业项目。自动化程度高,设备轻,振动小,劳动力用工少。 可以增加到5.0。

为促进人才集聚,东莞从顶层规划、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到具体为人才服务,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引,从而促进人才总量的提升和人才结构的优化。结构。 目前,东莞仍是全国最受人才移民的地方之一,人才总数占常住人口的26.8%。

为优化资本要素供给,东莞提出通过“鲲鹏计划”拓展资本市场“东莞板块”,培育上市公司梯队。 到2022年,东莞上市公司数量将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目前境内外上市公司78家,上市公司303家。

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东莞自2014年前后在全国率先启动“机器换人”,近年来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步伐。 截至2022年底,东莞累计带动规模以上产业5191个。 企业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234家省级专新企业中,80%以上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数字化转型。 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明确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对标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2023年确定不少于20家智能工厂(车间)。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才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持续激发东莞内生动力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挖掘元素丰富的矿产资源。 调研组评价,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才引进机制为东莞后续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东莞从“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两个方面精准发力,加强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屏合作创新区四大平台土地整合。 在利益分享机制方面,探索了新的整地政策体系。 同时,通过实施乡镇工业化连片改造,打造了一批能够容纳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专业化园区。 优质产业空间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了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促使东莞将巨大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基础雄厚。

继续对外开放融入“双循环”新格局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再次强调,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前列。

如果从空中俯瞰广东,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莞位于“黄金内湾”的“C位”,是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的主轴。 与广州、深圳、香港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和错位发展格局。 是“金内湾”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科技流的重要交汇点。

调研团队指出,毫无疑问,改革开放40年来,在区位优势明显的东莞,外资和外贸始终是东莞经济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基调,为东莞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动力。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2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额1.39万亿元,总体规模居全省第二位。 东莞早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只提供加工服务的“世界工厂”。 反而不断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模式。 先后获批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海峡两岸冷战区。 作为连锁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和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城市,上述新业态扭转了东莞长期加工贸易占比高的局面东莞凤岗跨境电商园,为新型外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城市中的格式。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打开高质量发展“密钥”

融入双循环,格局更加广阔。 追溯东莞崛起背后的力量,不难发现,既有全球产业梯度转移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有来自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辐射。 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与大湾区城市的协同合作。

4月18日下午4时,一批音频功放模块等出口货物在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办理通关手续后,乘坐专船从东莞港起航,直达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香港机场航站楼,再装上飞机发往全球,这也标志着东莞-香港国际机场中心项目的正式运营,将极大提升粤港澳货物的国际通达性。澳门大湾区。

东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莞将积极推动东莞港实施“东盟快车”航线拓展计划,加强与船公司合作,开通更多直达RCEP航线。 加快“机场中心”项目稳定发展,努力提高机场项目日常运营频次,深化与香港自由港规则机制对接,将项目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典范大湾区框架下的香港合作。

同时,东莞将持续打造高能外贸平台。 力争虎门港综合保税区电子元件集散交易中心实现年进出口1000亿元。 推动虎门港综合保税区、清溪B保税区实现年进出区货物价值超过3200亿元。 跟进奇盈跨境电商生态园、华南物流核心节点项目建设,提供阿里巴巴跨境零售出口全球服务中心等项目服务。 全力推进滨海湾新区联动开发区、松山湖、观城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为企业提供高能服务发展平台。

焕新“青春之城”打造高品质城市典范

万江3620平方米的格桑花海,汇成粉色的海洋; 长安新丰路上紫花铃树如梦; 管城草堂公园的荷花年年如期绽放; 东城石场路的三角梅树上长满了工厂,围墙和百米花路吸引着源源不断的人流……在外界的固有认知中,东莞到处都是工厂,很容易想想一个环境恶劣的工业城市。 但事实上,当你走进这座工业城市,你会发现,这里不仅有许多低碳节能的绿色工厂,还有21个森林公园和25个湿地公园,郁郁葱葱。 截至2022年,东莞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4.26%。

绿色发展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成果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更加明显实质性进展。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东莞不仅注重绿色美化建设,还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其中,石龙镇以新成立的古城振兴指挥部为基础,如期完成滨江路老旧小区1.3公里立面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茶山镇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建筑垃圾和固废回收处理中心投入使用; 樟木头以其生态宜居优势与旅游产业发展对接,成功创建全省旅游示范区; 此外,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扩大便民服务惠及百姓,被列入2023年十大民生问题……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城市环境,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东莞落户创业。 东莞日益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之城”,人口平均年龄仅33.4岁。 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和传播城市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东莞品质生活的AB面被年轻人发现和传播。 在制造业领先的城市中,东莞有着更加鲜明的年轻化特色。

课题组指出,城市品质建设与城市的形象、面貌、气质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东莞在城市智慧治理方面成绩斐然,打造了美观、高品位的城市样本,为推进新时代市政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践行“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开放创新”的新发展理念。分享”。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