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告急!封禁令被通过!

跨境头条8个月前发布 gwoky
568 0 0

近期,“TikTok剥离法案”无疑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而在这一热议尚未平息之际,最新进展又来了——3月13日,美国众议院竟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法案,此举无疑将这场讨论推向了新的高潮!

1 TikTok面临封禁危机

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13日上午,美国众议院以352比65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一项名为《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的法案。该法案旨在要求字节跳动剥离对旗下短视频应用TikTok的控制权,否则TikTok将面临在美国市场的封禁。

TikTok告急!封禁令被通过!

一旦该法案正式签署生效,字节跳动必须在165天内完成对TikTok控制权的剥离,否则各大应用商店将被要求下架TikTok。目前,字节跳动持有TikTok 100%的股权。

关于美国封禁TikTok的威胁,引发了美区众多卖家的深切担忧。在如此危机之下TikTok能否安然度过这一难关,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事实上,卖家们不必过分紧张,因为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值得注意的是,TikTok剥离提案目前仍在审议之中,尚未正式成为法律。也就是说,TikTok至少还有超过半年的自救时间。这是因为该法案还需经过美国参议院的审议,若获得通过,最后还需呈交美国总统乔·拜登批准。

TikTok告急!封禁令被通过!

(议案如何成为法律?详见此图↑↑↑)

在此之前,拜登曾明确表示,一旦法案送至其办公桌,他将签署通过。因此,目前参议院的态度尤为关键。与众议院的一致立场相比,两党参议员对于专门针对TikTok的这项立法提出了“宪法担忧”。即便是过去对华立场较为强硬的参议员也认为,这项针对特定公司的法案过于激进。这也为TikTok提供了反击的机会。

尽管此次TikTok面临的是一场硬仗,但奋起反抗已成为TikTok唯一的选择。据彭博社援引TikTok知情人士的消息,如果美国国会针对TikTok的最新立法最终成为法律,TikTok打算穷尽一切法律手段进行挑战。

而《华尔街日报》也透露,若该法案在参众两院均获通过,并由拜登签署成法,TikTok可能会以“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由,对其合法性提出质疑。

2 为何美国围剿TikTok?

从2020年到2024年,为什么美国死死地咬住TikTok不放?说白了,美国算盘打得很响,想将TikTok变成他们自己的!总结下来,无外乎以下这几个原因↓↓↓

01 TikTok影响力

TikTok在美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从2020年的1亿增长到2024年的1.7亿,占据了青少年市场的显著份额。这种影响力使得TikTok成为了美国政府进行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对于美国而言,掌握这样一个拥有如此广大用户基础的平台,将极大地增强其信息传播和影响力。

02 经济利益的诱惑

TikTok的营收能力也非常强大,一年能达到200亿美元的营收,估值至少4000亿。美国政府和相关利益团体看到了TikTok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想要通过控制TikTok来获取这部分经济利益,将TikTok变成自己的资产以获取其商业价值。

03 担心安全问题

TikTok的母公司是中国的字节跳动。美国担心TikTok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分享给中国政府。这可能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美国政府想要确保用户数据不被外部操控,想试图控制或剥离TikTok的业务。

04 对舆论和意识形态的控制

TikTok在舆论方面的优势使得传统媒体相形见绌。美国政府和相关利益团体想要通过控制TikTok来进一步掌握舆论主导权,控制意识形态的传播。这既有助于他们推动自己的政治议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对他们不利的声音。

TikTok告急!封禁令被通过!

总的来说,美国围剿TikTok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TikTok用户影响力、经济利益、数据安全和舆论控制等多个方面的考虑。他们希望通过控制TikTok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信息传播能力、获取经济利益、保障数据安全和掌握舆论主导权。

虽然美国不一定想要彻底关闭TikTok,但他们可能会试图控制它,以符合自己的利益。目前,这种围剿行为已经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其合法性和道德性都受到了质疑。算盘珠子打得我们在中国都听到了!

在当前的“剥离风波”中,TikTok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未来可能降临的“封杀危机”,更是让这场硬战变得更为严峻。期待TikTok有能力化危为机,打赢这场“战役”!

文章来源:TK运营干货

TKFFF公众号

扫码关注领【TK运营地图】

TikTok告急!封禁令被通过!

TKFFF合作,请扫码联系!

TikTok告急!封禁令被通过!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