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站,是想在海外搞品牌的基础。如果单纯是做买卖,那千万别进来踩坑。要处理的东西太多太多。不是一两个人,拍拍脑子,出点银子,就能又拿到品牌,又拿到销量的。而如果是想把自己的品牌从0开始建立起来,那官网,独立站,是你绕不过去,一定要提前预备好的大工程。
和国内不太一样,国内的品牌,大多都习惯在头部的几个电商平台,例如某猫,某东上有自己的旗舰店,就似乎相当于拿到了“品牌”“正版”“优秀”等的身份证,能轻而易举获得客户信任。这也是为啥这些平台的入驻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的理由之一,平台为其作担保。
而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官网,那你压根就算不上真正的“品牌”。这些区域的用户,比起电商平台,他们更相信这些有着情怀输出,品牌故事,销售渠道,新品介绍等的官网。而平台上的那些店铺,单纯的就只是一个分销渠道罢了。
这也就符合昨天说的,那些品牌创始人,更愿意把自己的创业历程做好包装,对外输出。他们自己的独立站,就承载了这个功能。
这也就表示,所谓的官网,独立站。它可以也必须承载销售功能,但不能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单纯的销售站点去做经营。独立站,也有它自己的成交运营逻辑,如果没有清晰的获客思路和转化模式,没有成熟的渠道建立和引流方法 ,那就请只是把它用作向客户展示,向外界宣传的窗口,别对它的成交和销售额抱有太高的期望。
得往里面填充内容,还得好好的盘算,怎么样去做内容。多为自己的品牌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构建大量有价值的内容,提前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意向度非常高的用户。即使是个很小的品牌,也都提前有自己的声音。
单纯砸钱烧广告,不如多练习练习讲故事的能力。
会讲故事了,在哪讲,讲给谁听?
这几天从油管刷到了很多,然后,就刻意把这些品牌的讯息在TikTok上,做了搜索,把他们的商品在TikTok Shop上,以及一些工具平台上做了搜索。
果然,除开品牌主理人自己亲自上阵的那些ID外,至少还有大几十页的特定网红,达人,在他们不同的生活类,分享类,解说类的视频里,在推广宣传他们家的各类产品或者品牌探店,品牌采访。产品和品牌的比例,近乎4:6,而不是单纯的全带货。
有硬广,但更多的,都是各类软广。播放量和互动率都很高。每一个都是在抓一个需求或痛点,然后形成规模的铺开他们的解决方案和品牌理念。一个两个这样做,大约很少有人当回事,甚至可能被看作笑话。
一旦成批量成规模的操作之后,同时有一个长期的互动之后,这样的概念似乎就真的很容易让人记住。同时也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
btw,想想当年央视的那个“恒源祥,羊羊羊……”
之前,半闭环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官方的插件,得到从TikTok引流到独立站上的数据的。现在虽然关闭了。由于以前的操作做了很好的储备,有了固定且还在增长的粉丝群。所以,这个部分的流量,一直在上涨。
TikTok,油管,IG,都是讲故事,且有人听的好地方。就看你怎么用了。
官网,如果没有丰富充实的内容和独立供给的差异化产品,如何能从单纯的产品端拼得过那些产品类目更多种多样的电商平台?如果客户不被你的故事打动,不认同你的理念。那你还不如别踩这个坑。浪费银子和时间。国外是有愿意为你的情怀买单的生长土壤,但你也总得让大家看得到你绽放后姹紫嫣红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