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TikTok的这场危机是灭顶之灾。他们在美区辛辛苦苦经营了一年多的TikTok Shop,很有可能没得玩了。
AMZ店铺被封,TEMU店铺被封是种危机;供应链那里出问题,甚至背刺是一种危机;账期垫资断了,是危机;涉嫌侵权被告了,也是危机;甚至口罩的时候你的商品卡在海关动不了,更是危机……
既然选择这个行业,而且一开始免不了各种埋坑的操作,那么,这种风险就是每个卖家都有可能会遇到的突发问题,口罩时期,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爆发,我们上一笔买卖就直接垮了。从谷底还能有机会爬起来是真的人品爆发。现在看看,得说,即使再小心,也免不了再一次遇到类似的状况。只是,有了经验,大概会比以前更懂得如何应对和计算了。
All in 一个渠道,或者一个平台,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之前在印尼TikTok的危机里,就有蛮多人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对产品的了解,琢磨出来的运营方法是不是可以复制,是不是跨平台也能成功。从TTS到AMZ,TEMU,SHEIN……这是部分同行选择的路,多平台分担风险。
又或者,自己的产品也许不适用这些平台了,但方法呢?换个其他的产品,在没有TikTok之后,在IG,Reels,youtube等多个不同底层计算逻辑的流量渠道,是不是也能做到尽快上手的引流成交模型。横向铺开,把现有的产品运营方法,结合对不同渠道推广流程的熟悉和操作。在其他产品,甚至是其他领域,至少上手的时间比其他人更快?这也是一条路,不死抠一个产品类目,而是集中研究和总结自己的卖货逻辑。尽量做到可复制,快复制。
当然,还有部分同行也会很无奈地说,换地区吧。墨西哥,欧洲,几个新开的地区,试试吧。反正习惯了一个平台的操作,只是需要重新准备资质,重新备货……好吧,这样也是一条路。
从我们个人的角度去说,我们之前的经历和资源的积攒注定我们短时间内是没法离开美区市场的。但幸好虽然很重视TikTok这个流量渠道,但也不是全部投入在一个平台内,众所周不知的是我们一直都说更看重TikTok平台的奢媒属性,流量属性。从当初半闭环的时候就是如此。所以啊,即使7天后真的出现不想看到的局面,但也不会太伤筋动骨。
一次又一次的突发事件告诉我们,这里不是我们熟悉的国内市场,所谓的出海就是随时都有可能刚刚还是风和日丽,但转瞬就是狂风暴雨。平台也好,流量也好,渠道也好。不会一成不变。一套方法,一个模式,无法一直稳稳定定的一招鲜。
我问一个同行的美区同行,如果真的玩不了了,你打算怎么办?他哈哈一笑,“我大不了收了钱,关了店,去给其他地区的卖家做顾问啊,做代运营啊,做辅导啊。甚至开课卖课也行啊,等摸清他们的地区后,我再上阵……”漂亮!确实想得开!这操作,可行!
文章来源:Miyue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