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广告投流占比提高。 众所周知,TikTok今年特别强调了“广告”的重要性,就连原先特别看重价格力的东南亚市场,现在都在弱化“价格力”,提升“广告”占比的权重,今年TikTok美区市场也特别强调付费占比,据磊哥了解,原先不承担广告销售任务的“行业经理”现在也要背“广告指标”,付费是大势所趋。
2、资本加速进场,新手红利倒计时。除了我们知道的三只羊,交个朋友,东方甄选,美腕,愿景等一些国内知名机构出海做TikTok外,还会有更多的资本大咖会进入这个赛道,一年增长几倍的渠道,而且已经“初具规模”,2025我预测会是实力玩家最密集进入TikTok赛道的一年,原来还在观望的玩家,以及避开美区先做东南亚和拉美市场的玩家此时会直接加注美区市场,好戏一触即发。
3、卖家开始加速内卷。现阶段TikTok电商卖家的卷,还是低纬度的卷,更多的是卖家自己在摸索一条在TikTok跑痛的路径,和中国的电商卖家比谁更卷,TikTok简直是小儿科。比如你们去看,某宝有多少个卖联想电脑的卖家和链接,他们可能会去竞争同一款型号的产品而各自使出奇招,而我们再去看TikTok,是不是同一个品牌背后基本上就是一家在做。
4、全托管模式危险但还不致命。TikTokShop全托管模式的危险在于,对平台来说,它的灵活性和净利润都是不如Temu的半托模式的,但TikTok不得不倚重全托管模式还是因为“供应链短板”,是的,抖音已经是供应链“强者”,但TikTokShop还是相对得供应链“弱者”,Temu之所以迅速有特别给力的供应链在背后支撑,还是因为拼多多卖家可以“一键出海”,抖音暂时很难做到,不是系统做不到,是产品匹配度问题。此外从TikTok Shop近期要推出“品牌全托模式”就能看到,平台已经在寻求一种平衡“品牌”、“广告营收”、“供应链出海”的最佳解法。
5、海外仓变得更重要。不管TikTok 美区市场 跨境模式或者全托模式等等是否会发生“政策倾斜”,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本土店还是稳,海外仓是刚需,想要做好美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6、本地生活带来的中国IP商业价值提升。 此前我在视频里面提到过,美国TikTok本地生活业务开通会让中国人在TikTok上做的“IP”变得很有“商业价值”。现阶段中国达人IP在TikTok上的商业价值非常弱,是因为无法解决“产品唯一性”和"价格唯一性"的问题,以及文化接受度、规模等底层原因,一旦本地生活,文旅业务等开展,甚至可以实现“美国到中国某景区的一票通”,此时的中国IP变现机会就非常多。
7、对于TK引流独立站/私域模式的潜在危机。最近已经有不少粉丝留言说自己TikTok美国账号引流到独立站被“限制”了,在平台做生意的确要先明白自己给平台带来什么价值,是广告费还是GMV还是优质的内容,如果三者都不具备,被平台给阉割是迟早的,美国TikTok电商去年90亿$,北美亚马逊去年成交超3250亿$,如果按照去年中国抖音VS 最大的货架电商“淘天集团”的成交占比43%来做对比,美区TikTok电商至少还有15倍的增长空间!如此大的市场机会,这个量要不要锁定在TikTok闭环,平台一定会有所考量,甚至会对TikTok做内容赋能外贸工厂获客的模式都有影响!
8、TikTokShop直播价值很快突显。2024年全年美区TikTok电商直播占比约10%,短视频依然是主导,占比超7成,但头部卖家在去年黑五的直播占比,前50名的美区小店,直播占比超过3成,头部卖家更知道直播的意义和投流的意义,无论是从平台事件,商家视角,达人视角,还是其他必须要用直播来演绎的场景来看,直播起来对于TikTok生态是很划算的事情。美区直播单场纪录200多万$,证明了老外也不是不接受直播模式,就是达人带货能力和产品能力目前配合的不好,或者是双差的问题,磊哥和某头部出海的机构合伙人交流过,她们还反馈了美国团队的效率问题,无论是美国TK经理还是美国卖家的配合等等,和中国团队真的没法比,但是当蛋糕如果放大几倍,我相信总有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团队会率先拿到最大的结果。
9、娱乐直播即将迎来第二春。 和做北美市场TikTok头部娱乐公会的合伙人大浮之前聊过,大浮表示,TikTok娱乐市场初期给到的激励还是非常诱人的,但是当市场的“刷量”达到缓慢增速期,平台就会收缩激励政策,TikTok美国靴子落地后,会有一大堆的YouTube、Facebook、Ins的达人涌入TikTok,也会有很多的“素人”开始想要在TikTok上来赚钱。
10、TikTok算法和技术升级。 很多人会吐槽TikTok的算法问题,人货场明明做得更好了为什么“流量”没有对应的提升,磊哥分析核心原因还是因为“规模”,直接会导致电商板块前端服务商家的行业经理不足,后端的专业算法技术团队有限,平台在到处缺人力的情况下,“人货场”好不好判断的唯一标准,只剩下了“成交与否”,“成交”了就好,“没成交”就白搭,这或许也解释了“跟品”现象严重、“TikTok直播成交商品极度聚焦爆款”等多个问题。 那假如说TikTok美区规模上来后,算法和技术必然会大幅度升级,对于很多综合实力不强的团队来说,未必是个好事,原先靠信息差还能做得不错的团队,后面会有更多的“聚光灯”来检测你是真的行还是假的行,不光电商板块,娱乐板块也是一样。
11、内容的要求和成本上升。 这条就好理解了,卖家变多,但增长的达人同样也会变得更多。虽然平台一直在主推“商家自生产内容”,但客观来看,大部分商家还是不具备“自生产内容”的能力的,很多商家的能力模型,也仅仅局限在“货”本身,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品牌托管”模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但TikTok美区从2023年8月以来,已经跑了近2年,基本上可以下结论了,“中国的“爆款”内容是触动不了美国的消费者的”,拿着中国地图是走不了美国路的,所以还得改,原生感!学吧,内容的要求和成本只会提高,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卖家,只能付更高的费用给海外达人。
12、TikTok“货带人”的阶段,即将进入“人带货”的第二阶段。 虽然TikTok美国现在卖家有四十万家左右(截止2024年底数据),但一些细分类目的玩家其实还是很少的,一些市场体量极大的品类,比如宠物、母婴,其实TikTok美国市场真正做的好的就十几个卖家,市场极度不成熟,供应链非常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能卖”的品就十分难能可贵,因此这个是“货带人”的原因,头部卖家不给达人寄样,达人一点办法都没有,但随着卖家极速增加,以及TikTok真正有带货能力的达人突显,市场供需关系会倾斜,厉害的“达人和机构”开始真正引领这个生态发展了,越早理解这一点的卖家,应该尽早和优秀的机构进行绑定。也就是提前布局第三阶段——“人货匹配”,定制,排他,绑定,入股,合资。这些玩法,中国内容玩家最熟悉。
13、亚马逊卖家和东南亚电商卖家加速进场。 要说之前亚马逊卖家在犹豫,一方面还是因为TK体量不大,很多卖家只想用来给亚马逊导流,一方面还是因为亚马逊卖家再次到TikTok拿到结果需要的能力不同,不少团队不习惯就放弃了,但今年我发现身边几乎所有的亚马逊卖家都在布局TikTok,TikTok已经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就像中国的京东和天猫卖家,年度同比增长都低于5%的情况下,看到抖音玩家超100%的增长,它们还会考虑要不要做,难不难做的问题吗。 东南亚卖家同样也会加速进场美区,利润偏低是真的,当中国的TikTok、Temu、Shein都在圈地围城的时候,东南亚卖家也想走出更大的市场了,最近磊哥已经聊了好几个团队在菲律宾、在越南、印尼等市场准备开始干美区的。
14、风险解除但不确定性持续。中国外交部曾经明确表态反对强制出售,强调企业运营应“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若TikTok未被封禁但被迫接受股权重组(如特朗普提议的50%美国持股方案),可能触发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审查,导致算法技术出口受阻,谈判是否会延期?美方是否会出尔反尔,都是不确定性因素,大团队多渠道布局,分散风险,小步快跑,小团队尽量不要前置风险,做自己认知范围内和确定性高的事才是良方。
文章来源:TK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