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特朗普的“关税三连击”
“800美元豁免时代”结束
4月3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正式废除实施多年的"最低限度豁免"政策,取消800美元以下中国包裹的免税待遇。
这一政策原本支撑着TEMU、SHEIN平台上90%的低价商品(单价多低于10美元)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海关处理的中国小包裹达14亿件,较2022年增长100%。
关税暴涨至30%
自5月2日起,新政实施首阶段关税调整,对中国包裹征收商品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6月1日后上调至50美元)。
以TEMU的10美元商品为例,这意味着直接增加3美元成本,叠加物流保证金等费用,总成本涨幅达50%,严重挤压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
90%的致命一击
4月8日,政策再次加码,针对特定电商平台实施90%税率或150美元/件的固定关税。
这导致10美元商品的终端售价可能突破160美元,完全丧失价格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特别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包裹,显示出明显的针对性。
02
“开刀”开在哪里
TEMU和SHEIN建立在"低价直邮+免税"基础上的商业模式遭受重创。新关税使平台运营成本增加40%-60%,直接威胁业务可持续性。
SHEIN平台上销售的大部分商品都产自中国。这家快时尚巨头一直试图在巴西和土耳其等国以外地区实现业务多元化,但其效率和响应速度却难以匹敌中国工厂。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与竞争对手TEMU的竞争,SHEIN去年的利润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导致营销和物流成本持续攀升。
03
TEMU和SHEIN还有救吗?
布局海外仓
通过在美国本土建立仓储中心,平台可将商品以"境内发货"形式规避关税影响。
SHEIN已在印第安纳州完成3个大型配送中心建设,TEMU也加速推进美东地区仓储网络扩建。
然而,这种策略面临显著挑战:仓储运营成本较国内提升约40%,库存周转周期延长,资金占用压力倍增。
本土化运营
TEMU近期加大美国本土卖家招募力度,推动平台向"本土化电商"转型。该策略在墨西哥市场已初见成效——本土卖家比例提升至35%后,关税影响显著降低。
但美国市场面临特殊挑战:本土供应链成本较中国高出50-60%,人工费用是国内的3-4倍,这使得维持"极致低价"策略变得异常困难。
平台需要在价格竞争力和供应链稳定性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产品升级,寻求新赛道
面对成本压力,两大平台不约而同选择向上突围:
- SHEIN推出高端系列"MOTF",平均售价提升至主站的2.5倍
- TEMU强化"全托管"模式,通过品控升级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当前关税政策调整既是严峻挑战,也蕴含着转型机遇。短期内,行业将经历深度调整期;长远来看,这将推动企业建立更具韧性的发展模式。
未来行业竞争将不再单纯依赖价格优势,而是需要综合考量供应链稳定性、品牌价值建设和全球化运营能力。
文章来源:跨境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