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直播催生新需求,小语种人才的春天来了吗?

跨境百科1年前 (2023)发布 管理员
448 0 0

在近期紧迫的招聘市场中,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十分火爆,而且需求量大、薪资水平高。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跨境电商小语种人才平均月薪为15.76亿元,下降12.65%。 据悉,对英语、法语等语言人才的需求也很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少数民族语言人才需求下降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密切相关。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仍不会成为公众选择就业的优先领域。

在紧迫的就业市场上受欢迎

近日,广东广州某企业在紧急招聘会上,开出数十万至数百亿不等的月薪,紧急招聘熟悉跨境电商的小语种人才。 上海日报记者还注意到,除了招聘地点紧迫,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前锁定小语种人才。 一时之间,少数民族语言人才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看到这个现象我很惊讶,我是英语出身,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班上的大部分朋友都选择了投身外贸行业,也有小部分朋友选择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在中国的职位上,只有少数朋友从事翻译相关工作,没有朋友从事跨境电商相关行业。 毕业于保定大学英语专业的冯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外贸行业的薪资水平介于起步阶段不高,大专生3000元/月左右,而随着能力的提升,后期业务量的减少,薪资水平会提高。”

跨境电商直播催生新需求,小语种人才的春天来了吗?

在保定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和粤语的王源也向西京商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外贸公司是大部分朋友的首选,有的朋友是从事教育培训相关工作的,包括小语种院士。 课程、出国留学等

与冯慧不同,王媛是2020年的大学毕业跨境电商培训班,在她的记忆中,班上的一些朋友已经听说了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并选择加入其中,主要是亚马逊和eBay。 但当时的工资水平远低于今天。 亚马逊的月薪是2500元/月,而eBay的月薪比较高,实习期的月薪是4500元/月。

RCEP带来新机遇

跨境电商直播催生新需求,小语种人才的春天来了吗?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直播也成为小语种人才的新机遇。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跨境电商直播带来的海外商机需求环比下降277%。 海外批发商看直播下单早已成为常态。 3月第一周,某跨境电商平台70%以上海外客户观看了5万多场中国鞋厂跨境直播,6万多家外贸企业直播跨境直播,比今年多。 同期翻了一番。

在北京人才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杨武义看来,“在一场以海外某国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直播活动中,主办方面对的是当地普通消费者,用的是普通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能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让对方更容易形成亲和力和信任感,提高订货力。”

跨境电商直播催生新需求,小语种人才的春天来了吗?

事实上,小语种人才的火爆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实施密不可分。

杭州市商务厅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市对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11682.9万元,下降12.5%,其中出口7157.1万元,环比下降22%,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其他RCEP成员内资15.4亿欧元,环比下降51.2%。

在RCEP的推动下,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中央和地方都在积极部署,继续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 新政支持。

跨境电商直播催生新需求,小语种人才的春天来了吗?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家知名跨境电商已经在直播中使用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

另有数据显示,法语、英语等语言人才需求量较大。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院长陈建伟对西京商报记者表示,“日美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的外贸蓝筹,也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台湾和日本的制造业竞争激烈,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带来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跨境电子商务- 商业也开始流行,进一步刺激了对英语和法语人才的需求。”

仍然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选择

跨境电商直播催生新需求,小语种人才的春天来了吗?

跨境电商直播的火爆会让小语种行业成为就业热点吗?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西京商报记者,跨境电商直播的火爆,将小语种行业推向了大众视野,火了一段时间,但不会成为市民就业的优先选择。 在跨境贸易、国际对接等领域,法语始终是首选,小语种只是辅助,这些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

在王源看来,小语种还是一个“媒介”,或者说是一个“跳板”,掌握小语种的能力只是打基础。 如果你真的想靠它们谋生,你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要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必须要有熟练的经验和其他工作技能,也就是‘小语种+’。” 陈建伟也是一位有意从事跨境电商直播行业的员工给出了建议,“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承担很大一部分翻译任务。因此,如果你想做一个做好跨境电商直播,不仅要学习小语种跨境电商培训班,还需要掌握一些海关、外贸、税务、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工作能力。

“不同语言的需求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而波动很大。对于小语种人才来说,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还要熟悉历史、文化、国情和语言所在国家的国家政策。该领域被精耕细作,“杨无义补充道。

上海日报记者 方斌南 张涵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