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持续实现高增长。 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5-55%之间。 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显示,2020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69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万元。1亿元。 “十四五”是“跨境电商”快速下滑的又一个好年头。
但在高位下滑的背后,行业正处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大刀阔斧时期。 旧的衰退和管理方式已经达到顶峰,已经不可持续。
快进到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大坝的边缘。 从行业规则、参与市场竞争的策略和方法,到战略商业模式的发展,都面临着重大挑战。 调整。
有人评论称,跨境电商随时可能爆发影响行业,任何行业摩擦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谁将在赛场引爆“裴迪南事件”? 2021年的中国跨境电商,值得大家去盘点和思考。
亚马逊关店潮是无序竞争的必然结果
有第三方机构评估“2021年对跨境电商行业影响最大的风波有哪些?” 毫无疑问,这将是亚马逊4-7月的关店潮。
事实上,关店的情况并不少见。 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每年都以关店、封号等方式对店铺进行惩罚,但去年的情况非常严重。 从2021年4月开始,部分买家的账户将持续到7月,封户规模会越来越大。 据悉,中国买家的5万多家店铺被封锁,涉及约600个中国品牌。 在被禁的店铺中,不乏知名的大肚华人卖家,包括奥吉、派托森、优客舒等。
据媒体报道,关闭门店的浪潮已导致中国买家以数千亿美元的价格涌入库存。 买家措手不及。 他们要么转让平台以更好的价格出售,要么将货物以更好的价格交给无名店出售,更有什者直接“弃货在海外仓”。 一些根据亚马逊平台的消费特点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市场,转移到其他平台上也不受用户欢迎。 尽管价格很高,但还是很难卖出去。 再加上店铺对其他平台规则的不熟悉,导致不少跨境电商商家纷纷入驻。 鳄鱼迅速滚落。 同时,涨价过程严重影响了用户对品类价格的认知。 例如,原价100美元的家电,如果卖到50美元,用户会逐渐觉得该类家电的合理价格应该是50美元。 在后续一段时间内,将严重影响该类产品的销量。 幸运的是,除了影响自身利润外,还会严重影响同类产品店铺无法获取合理利润。
基于这种情况,注定了2021年的亚马逊关店潮将对跨境电商市场产生长达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市场影响。
第三方平台监管趋严,封号带来的收缩或阵痛,与其说是国内平台方对中国买家不够友好,倒不如说是“文明”进程的必然那是野蛮降到一定时期必然要经历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之国外消费市场的介入,中国跨境电商买家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数据显示,在亚马逊日本的销售额中,本土店铺的销售额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国买家; 其他国家门店的销售额只占总销售额的一小部分; 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和美国等地,中国买家的份额甚至超过当地商店。 所有亚马逊网站都有中国买家,但数量和销售比例占据重要位置。
中国买家是全球跨境电商市场最大的群体。 中国制造急于销往海外,跨境电商贸易蓬勃发展,优质企业涌现,大量短视买家的盲目性也暴露无遗。 中国买家在电商平台堵流量后,缺乏品牌推广,同平台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先拿到更好的价格,然后在平台上争夺流量,这导致骗单、假好评、恶意中评竞品等现象愈演愈烈。
一位专业人士强调:低质、低质、低价、相互夹脚、相互指责、骗单等问题是平台整顿市场行为的必然结果。 很多跨境电商巨头早就知道,平台治理的局面迟早会到来。
我们了解到,甚至不少行业高管都希望平台能早点出手,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是及早治疗疾病,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疫情的影响。的干旱将减少。 “今天几千亿的洪水,影响还不错,再等几年,中国买家会更难过。” 一些人评论道。 亚马逊关店,表面上是悲痛欲绝,明星店败北,但在内心深处,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思考,重回正轨。
欧共体减税、消费内卷、万家企业竞争加速行业转型
市场竞争加剧,第三方平台监管趋严,疫情带来各种不稳定因素,跨境电商买家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竞争的加剧,正式迎来了万商跨界竞争的时代。 国外消费是身不由己,中国制造不得不依赖海外市场寻找市场。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共有7943家跨境电商相关企业注册登记,三年平均降幅高达90.6%,正式破万。 . 如此多中国店铺涌入跨境电商赛道,主要集中在亚马逊、eBay、速卖通、电商,造成同品类竞争激烈,运费成本低跨境电商系统找速腾飞,内外营销成本高站,但商品价格低。 因比赛被淘汰出局。
加上欧共体减税等市场规则重大变化的影响,2021年跨境电商市场整体将呈现快速下滑态势,但个别企业平均下滑幅度不会太大。
大多数买家不赚钱。 亿邦智库刚刚发布的《2021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数据显示,35%的跨境买家面临负跌,36%的跨境电商企业处于低于20%的低速下降状态。 ,也就是说,去年有超过70%的跨境公司没有赚钱; 只有9%的公司处于快速下滑区,整体增速超过50%。
跨境电商市场行业变革正在来临。
一是出口产品由靠价格竞争向品牌好、质量好出口升级。 转型背景下,DTC品牌应运而生,如:Fenty、Kylie等品牌纷纷进军海外市场。 在电器清洁品类中,石头、罗德米等米家清洁产品品牌也在海外快速增长。 相反,没有品牌、纯高价的商品受到了冲击。
二是从单纯依靠线上跨境电商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跨境贸易综合改革。 在分销渠道方面,跨境电商运营企业也在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线下超市等形式的市场。 在海外消费场景中,线下门店消费依然占据主流,占比超过70%,而亚马逊、eBay、速卖通以及区域品牌合计占比不足30%。 解决中国买家在跨境电商平台堵车的首要办法是打通渠道。
目前,已有背后的跨境电商运营企业在亚洲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来拓展线下渠道。 除了覆盖小型连锁超市,并渗透到偏远的路边小店。 相信这样一家中国企业辛勤耕耘的耕作方式,在产业转型实现跨越后,一定会成为该领域的后起之秀。
不少采购商已经觉醒了多渠道、多品牌、多市场的布局意识。 但在开展多平台运营之前,店铺还需要对自己的产品、物流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市场和渠道进行销售。
资本追捧的方向急转直下:从平台到产品、品牌
资本肯定最先嗅到“蝶变”的味道。
2019年到2020年,跨境电商市场一落千丈,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众多行业重挫,跨境出口突然凸显。 投资机构看好投资开工。
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亚马逊门店关闭前,VC更青睐平台型跨境买家,类似:菜蛋网、奥记、优客树、通拓、赛维等布吉五虎或华东城四小伙都有市场价值数百亿。 2020年,在跨境领域,VC将大量资金投向平台公司。
关店潮过后,VC们意识到“平台”都搭在了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大船下惊涛骇浪,风浪异常。 VC投资的趋势变化很快,从看好奥吉等公司,转向瞄准有研发、鞋厂、品牌的跨境电商产品公司,尤其是DTC品牌模式。
一些跨境平台企业也意识到贸易竞争的本质是产品和服务,开始加入“产品定义”的行列。 上海、东莞等地一些有想法、有技术但缺钱的产品团队,通过跨境平台公司迅速获得“天使投资”。
平台销售企业从消费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趋势,以更贴近消费者的优势重新定义产品功能和性能指标,再通过ODM设计团队和鞋厂制造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品牌营销企业正逐步向海外渗透品牌文化。
您已经开始意识到,参与跨境电商贸易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优品”,包括:产品和品牌。 单单靠“运营方式”,刷单本质上是无法创造长久生意的。
纵横产业链规律已合规,诚信可奠定转型基础
从关闭亚马逊店铺到欧共体新的减税政策,本质都是为了规范跨境贸易的规则。 通过合规的市场,保证了交易各方的利益。 一位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厂商需要理顺横向和纵向的单向产业链同行关系。
纵向上,作为竞争对手,你应该采用明市场的方式。 竞争品牌、产品、服务,甚至价格,都是合法行为。 “不要互相阻挠,不要互相背叛,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面试官评价。
目前,部分店铺除了刷单、造流量、建好评外,还违反平台规则进行销售,还雇佣恶意买家故意给竞品差评,影响消费者正确判断和店铺获取合理的回报。 在跨境电商国际市场,部分品类市场几乎已被中国买家抢占,中国企业之间的厮杀愈演愈烈。 这对不断壮大的中国品牌来说是极其严重的损害。
国际大品牌已经抢占先机,而新兴的中国品牌则陷入无序恶意竞争的泥潭。
横向看,产业转型不可能靠产业链末端的任何一个人或企业实现跨越式升级。 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提高全链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彼此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
厂家与商家的精诚合作,厂家将全新车型交付合作门店销售,必须为门店做出合理的保证。 但通常只是为了自我保护。 例如:某品牌厂商将一款型号的小家电销售到某门店后,很快稍作修改,发布一款新型号,寻找其他门店销售,对之前渠道门店的竞争产生影响。
实现品牌出海,需要在产品研发、品牌营销、渠道拓展等方面进行投入。 链上侧链企业投资高,风险大。 一旦上下游企业诚信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例如,电商在海外销售新机型时跨境电商系统找速腾飞,需要与品牌方、产品方合作,提前开展品牌营销。 运营商垫付上线费用后,产品方最终欠债不认的情况屡见不鲜。 最后,你嘴上说着“带着品牌出海”,但同时又对“品牌营销”犹豫不决,不敢下马。
研发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对于新功能,产品方投入芯片研发,鞋厂或技术设计团队后期私自将成果借给市场竞品,最终让真正的技术投资者蒙受损失。
为了生存,没有技术和品牌的从业者恶意竞争,假冒伪劣的情况更加严重。 在从融资、研发、营销、渠道运营等合作的完整产业链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严重的相互欺骗,以及损人利己的现象。
困惑中国跨境买家应该做的“3+1”
盘点2021年,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未来的发展。 未来两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主要应从销售市场、配送绩效(货运、售后等)、品牌营销、“3+”三个业务方向转变1”视角的产品孵化作为企业的基础。 .
一是销售市场定位。 目前,电子商务在海外国家整体消费市场的占比仍低于30%。 即使增速较高,线下超市和小型零售店仍是主流消费渠道。 中国买家迫切需要告别单一的跨境2C电商模式,实现2B、2B、2C销售渠道并行发展。
所谓2B就是海外小商贩。 他们可以在海外小超市、超市等自有分销渠道销售所代理的中国产品,让中国产品快速抢占海外主流商品市场,同时带来良好的品牌曝光度; 2b 指大型终端贸易店,包括一些情侣店(小分店、个体店)、线上独立站(本地个人开的淘宝)等,这些店的个体销售虽然有限,但实现了广泛的覆盖中国产品。 销量也很可观; 2C主要通过海外电商平台(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平台)服务于个人用户和海外中小贸易商。
通过2B、2b、2C渠道的开发,早日实现“线下和线上”双向发展,可以极大改善中国买家在跨渠道电商平台上受阻的问题,同时改变电商平台过度注重“比价”的问题。
二是交付和履约方向,包括海外仓储、物流和售后等,这是一个比较重的资产布局版图。 很多中小买家推广亚马逊等平台做跨境电商,是因为可以利用亚马逊等平台提供的海外仓服务,方便企业快速运营。 但随着营销规模的扩大,市场进入了深度竞争。 大型平台的海外仓、物流、售后体系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中国买家必须开始自己考虑复杂的性能问题。
目前,一些中国服务商已经开始在海外建设自己的仓库,通过自主研发系统升级和完善现有的运输系统。 这种敢于投资“基建”的中国买家早已出现。 虽然从短期来看,这些投资未必比一个网红产品更赚钱,但从中长期来看,却是中国跨境贸易转型升级必须要做的“大事”。
第三,品牌营销。 走上“品牌出海”之路,海外营销是中国采购商无法逾越的一道坎。 起初,国内产品借助高价销往海外; 后来,一些店铺开始在电商平台上开展活动,做站内推广,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效果; 现在,不仅在站内,站外也进行促销和活动,以吸引网站流量。 甚至通过大规模的线下品牌曝光,树立强大的“中国品牌”。
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推广服务。 现有的推广营销公司大多以营销大V、网红广告代理模式为主,缺乏品牌公司的专业营销能力。 赋能中国产品品牌建设,让国货在海外市场既有品牌又有品牌,通过提升用户对中国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来提高转化率。 品牌营销是目前跨境门店的加码点。
最后,“精品孵化体系”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最根本点。 如何孵化更多好产品,是产业转型的根本核心。 好产品的诞生,不仅仅依靠厂商的自主研发,还需要产业链的集体赋能,帮助中国鞋企或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用数据和经验“重新定义产品”。
跨境电商产业链合作可重点帮助中国鞋企和产品创业团队,从小到大,从平庸到精品,从弱到强的产业链孵化能力。 例如:一些鞋厂接不到大订单,不敢投入大资金开模设计新款式,只停留在加工生产简单的产品上。 通过产业链合作、买家承销、VC提供资金支持,产品力将逐渐变强。
又如:一些小厂无法向大厂订购芯片或无法以较低的价格采购芯片。 通过跨链合作和帮助,小工厂有机会获得成长空间等等。
可见,中国产品的优质孵化体系不仅仅是鞋厂或品牌的功劳,而是跨境电商、跨境贸易全产业链合作的结果。
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升级在即,诚信立足、模式转型、品牌腾飞将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