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推进数字贸易建设。一个贸易大国。”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新定位。 从历史起点出发,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体战略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建设新时代新时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引。新时代新征程的贸易强国。
深刻认识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顺应历史潮流,统筹国外和国际市场两种资源,加速高位水平对外开放,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货物和服务贸易总值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 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效率显着提高。 迈向贸易强国。 过去,我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贸易的推动。 未来,贸易仍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建设贸易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外大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外国际双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以对外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一方面,内循环带动外循环,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创造新优势; 另一方面,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在参与国际大循环中,提高对外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实现内外循环的畅通。 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是畅通对外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就是要更好发挥贸易对货物和要素流动的载体作用,促进市场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创新促进、规则联动,促进高水平技术自主创新。依托,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硬度和强度。 安全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打造更高水平开放良性循环,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
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就是人民,人民就是国家。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逐步降低,从“有”到“好不好”。 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外贸主体直接和间接带动了1.8亿多人就业,减少了市民收入。 2021年我国进口将超过1.7亿元,占全球的11.9%。 大量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装备、关键元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既满足了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要。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就是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质增效更好发挥外贸稳就业、稳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出口效率; 通过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是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动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和时代、历史的巨变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展开。 国际经济格局继续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成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 相关研究表明,近10年来“世界开放指数”呈下降趋势,全球开放共识减弱。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本地化、区域化、短链化趋势。 这一趋势在新冠脑炎疫情和美国危机之后有所放缓。 一些国家提倡脱钩破链,将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国际经贸往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正能量,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稳定器。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跨境电商理论基础,就是拉紧与世界各国的利益纽带,充分发挥经贸“压舱石”作用,扩大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化解中美贸易摩擦。面临风险挑战,缩小回旋余地,获得战略主动权,更好应对形势,培育新机遇,开辟新局面。
这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月球村,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日益成为我在你中、你在我中的命运共同体。 自古以来,和平发展往往伴随着贸易繁荣,贸易繁荣促进了世界各国友好相处。 例如,唐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友谊之路。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和密切。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通过进出口满足各国人民的需求,让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促进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准确把握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内容丰富,为我国贸易发展方向指明了方向。 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促进内外需、进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贸易和单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开创新局面开放合作、包容包容、共享共赢的国际贸易格局。
(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夯实贸易强国基础。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贸易综合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贸易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货物出口占全球的比重从11.1%跃升至15.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我国外贸的比重达到30%。 当前,我国开放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要求我们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度性开放,加快贸易规模稳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促进贸易发展。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贸易强国实力。 创新是建设贸易强国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迎合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和对外贸易新要求。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贸易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以创新为高水平 开放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 当前,我国贸易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创新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需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扩大国际合作跨境电商理论基础,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和模式创新。
(三)突出平衡发展,培育贸易强国优势。 一个国家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同时做到贸易强、投资强、产业强、市场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促进对外贸易均衡发展,统筹深化国外市场强国和贸易强国建设,推进全省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全球配置资源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我国贸易发展相关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需要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进出口协调、商品与服务并重、贸易与投资融合、贸易与产业联动,促进基本面国际收支平衡,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促进合作共赢,拓展贸易强国空间。 贸易大国应该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推动者和全球经济调控的重要参与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建立构建全球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我国有230多个经贸伙伴,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 2021年与自由贸易伙伴贸易额占比35%。 当前,我国正逐步走上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普遍对我国提出期待。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贡献更多中国诉求、中国方案。
(五)统筹发展与安全,打造贸易强国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构建出口管制合规体系,完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丰富贸易救济等新举措政策工具,贸易保障能力显着提升。 当前,全球各种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国际贸易环境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需要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勇于作战,构筑贸易安全壁垒,在开放中积极谋安全,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党对贸易强国建设的全面领导,提升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增强贸易发展新动能。贸易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为党的国家工作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夯实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提升贸易创新能力,推进外贸质量改革、效率改革、动力改革,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
优化贸易结构。 推动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逐步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品牌管理等环节拓展,逐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做大一般贸易,加强品牌、质量和渠道建设,提高效率和规模。 完善加工贸易,促进产业链升级。 建立红色贸易体系,优化国际市场和国外区域布局,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打造“中国产品”品牌。
积极扩大进口。 推动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释放进口潜力,优化进口来源地,优化进口结构。 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减少能源资源产品和国外紧缺农产品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促进贸易与投资协调发展。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云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合理减少境内资本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落实《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大引进和撬动内资力度,鼓励内资更多投向低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建设高质量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 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建设海外仓,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商业零售进口。 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作用,提高保税修理业务发展水平,逐步促进离岸贸易发展。
(二)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继续推进服务贸易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全方位创新,以服务贸易降总量、优结构、增效率,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贸易。
优化服务进出口结构。 扩大研究设计、节能减碳、环境服务、医疗等服务进口。 扩大旅游、交通等传统服务出口,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鼓励成熟产业化技术出口,促进知识产权、法律等专业服务出口。 扩大民族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扩大文化服务、中医药服务等出口,打造“中国服务”品牌。
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 推动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培育云外包、众包、平台外包等新模式,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维护、检测检验等生产性服务外包。 鼓励对外分包,推动建立稳定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推动服务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借助5G等新兴技术发展数字化制造外包。 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作用,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动成绩显着的地区升级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三)发展数字贸易。 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建设完善新政,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打造贸易强国建设“新引擎”。
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 积极支持数字产品贸易,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推动专业服务和社交媒体创新发展。 逐步推进数字技术贸易,提高云计算服务、通信技术服务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积极探索数据交易,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数据交易模式。
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 推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基础制度和标准。 在国家数据出境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下,研究开展数据出境安全管理试点工作。 推动数字贸易主体培育,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数字贸易示范区。 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
(四)促进国际经贸合作。 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全面扩大国际经贸合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维护多元化稳定的国际经济结构和经贸关系,为建设贸易强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畅通的贸易网络,构建安全高效的内外流通贸易通道。 支持中欧班列发展,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积极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拓展丝路电子商务全球布局,打造“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市场。
促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 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深度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和区域合作机制,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推动大国协调良性互动,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扩大互利共赢。
拓展全球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优化自贸区布局,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积极推进加入《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进程。 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全面深入参与各领域议程磋商,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充分发挥自贸协定制度红利。
优化贸易便利化平台。 推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越办越好,充分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 继续成功举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 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更好地利用在线交易平台。
(五)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贸易领域风险,筑牢安全屏障。
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推动建立产业损害预警体系,积极引导企业防范和应对风险。 提高运用贸易救济规则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贸易救济新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建立贸易调整援助体系。
建立现代出口管制体系。 贯彻落实《出口管制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 优化出口管制许可制度,加强出口管制执法力度。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两用物项正常贸易,妥善应对滥用出口管制等歧视性行为。
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资源安全。 推动粮食、能源、关键技术、零部件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保障全链条进口,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硬度和安全性,提高在开放环境下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环境。
《人民晚报》(2022年12月20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