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在上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墩园区,5年前种下的香桂河如今已盛开。 正如上海综合实验区探索的跨境电商新模式“香桂溪”,其“枝叶”已遍布枝江大地,其芬芳甚至享誉全省104个城市。 5月,全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朋友圈”再次扩大,增至105个。随着苏州、杭州等全省5市的批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作为全省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立5年来,北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率先围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行改革试点,为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杭州经验”。
如今,深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再次出发,进一步探索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努力打造全省跨境电子商务第一城。
外贸新业态
推动数字新丝绸之路
中俄贸易摩擦、新冠脑炎疫情全球蔓延……面对复杂形势,全球贸易大幅萎缩,影响让辽宁这个内向型经济体首当其冲。 作为外贸新模式,上海跨境电商在逆境中成长、崛起:今年,跨境电商出口占上海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20%,且今年1-7月跨境电商出口占上海外贸出口比重持续扩大。 上海综合试验区的成绩让更多人看到跨境电商将成为杭州稳定外贸的支柱。
“危机”与“机遇”总是相伴而行。 在上海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去年1-7月,上海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610.62万元,环比下降21.04%; 出口420.25万元,进口190.37万元,环比分别下降19.7%和24.1%。 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2.66%。
危机中培育新机遇,变局中开新局。 跨境电商因其贸易在线化、直接化、供应链扁平化、直达消费终端等优势,成为疫情下应对外贸下行压力、加速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举措。
反观北京,疫情发生后,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班子,督促深入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对年销售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分组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 他们认为,只有拥抱市场,修炼“内功”,才能化危为机。 面对传统外贸订单困难、线下展会取消等一系列困难局面,我们将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优势,举办“帮企业直通车、跨境暖春行”服务季活动。 提供服务云站、政策直播间、平台思享汇、人才云应急招聘等一系列服务。 线上直播77场、105小时,覆盖8000多家企业,为259家企业提供线上云应急招聘服务。
重点畅通跨境电商进出通道。 目前,上海富阳机场已开通13条飞往英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泰国、越南、比利时、俄罗斯、卡塔尔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民航物流包机。 积极落实低成本企业新政,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增产。
“新冠脑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改变了各国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海外消费线上化、全球贸易电商化逐渐成为新趋势。疫情之下,随着外贸企业纷纷上线线上,跨境电商逐渐从拼团带货的模式转变为带品牌出海的模式,成为稳外贸、稳订单、稳外贸的重要途径。” 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审判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企业优化线上、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上海综合试验区推动实施跨境电商新型制造业专项行动,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培育更多跨境电商隐形亚军,扩大跨境电商对传统制造业的覆盖和渗透。 去年6月以来,上海综合实验区联合各大平台、服务机构举办“百家互联网、万家企业、产品行销全球”跨境电子贸易节。 销售商、服务商组成小分队,进驻兰溪低压家电、五金工具、家纺、长兴织造笔、余杭虎门鹅绒、瓜梨厨柜、新乡遮阳伞、萧山纺织服装等15个特色产业带,推动福州制造业品牌深入海外。
为抓住社会数字化、品牌全球化的新趋势,去年8月18日,深圳综合实验区联合媒体、MCN机构、上海市联合启动丝路天使直播季。 启动跨境电商品牌直播基地建设,培育10余家知名跨境直播服务机构,举办跨境直播培训,招募全球100名明星,提供平台账号运营和流量支持,通过网红营销帮助100家企业拓展销售渠道。 成功培育82个跨境电商品牌。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上海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群体的不断培育和成长: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跨境电商B2B、B2C本地平台,知鱼、嘉云、极酷已成为中国联通在中东、印度、非洲等地区推广的电商平台。 上海B2B平台中国买家超过16万,全省年B2B出口额超过3000亿港元; 上海B2C平台拥有超过6亿全球用户,每年B2C出口超过220亿澳元。 淘宝国际、考拉海购占全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的一半以上,成为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 全市活跃跨境零售淘宝店数量达22334家,较2016年底减少12432家。
致力于创新
持续输出“杭州经验”
上海综合试验区追求的不仅仅是缩小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 作为全省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上海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当好改革排头兵,探索出一套既定的新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 五年来,北京综合试验区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大胆尝试、大胆突破、自主改革,为全省提供了3批113项制度创新举措。
去年1月,上海综合试验区在全省首次通过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所得税审批征收,完成首单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海关监管业务,实现全省跨境电商进口保税货物转口零售常态化、规模化运营。
去年4月,首批跨境电商海外服务网络试点公布,覆盖38个国家(地区)的95个海外合作园区、合作中心、合作站点、海外仓资源。 目前已初步实现数字化展示和电信化,为企业提供海外仓储、知识产权、合规支付等服务。
去年5月,全省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公共质保平台上线跨境电商管理制度,提供源头检测、认证、追溯等功能,保障跨境电商进口质量安全。 自5月试运营以来,点击量已达近3300次。
去年7月1日起,海关率先实现了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出口通关单及出口报关单、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出口通关单及出口报关单等4种跨境电商B2B出口模式全覆盖。
7月21日,淘宝国际与北京综合保税区即将启动“保税区鞋厂”项目,这是全省首个“保税进口+零售加工”的大规模进口新模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20年以来,上海综合试验区先行先决策,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频频做大规模,令人瞩目。 上海率先实施跨境电商出口9710、9810新模式,顺利完成9610模式下保税出口包裹退运业务、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零售特殊区域业务、包机出口包裹退运业务。 ,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自由、便捷、规范发展。
为让跨境电商人才建设走上坡道,上海综合试验区推进“人才新基建”,建设中国(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合作,共建共享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培养、培训、实训综合孵化基地; 创新中国(上海)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联盟工作。 继续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阿里巴巴、亚马逊、eBay、wish等知名平台,组织开展跨境电商基础人才培养活动,实施阿里巴巴“百城千校百万人才”、亚马逊全球开店“101时代青年计划”、eBayE青年计划、人才孵化“双帆计划”等。
数字贸易
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添砖加瓦
很多人认为跨境电商给外贸带来的是贸易对象的变化,将传统的外贸企业客户转变为现在的消费客户。 但经过五年的发展,上海综合试验区企业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 跨境电商不仅改变了贸易形式和客户群体,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上海综合试验区正是抓住这一点,支持企业深挖大数据。 通过分析贸易端消费者大数据,反应到生产端和供应链,构建前端制造、仓储、货运、配送全流程。
2019年12月27日下午,39件大件包裹在eWTP公共服务平台上申报,收到上海海关放行指令后跨境电商管理制度,通过邮件寄往莫斯科、西班牙等国家。 这意味着全球首个eWTP公共服务平台首单已贯通,即将上线。 通过杭州通关的跨境贸易中小企业可以享受越来越便捷的一站式网上通关、通关、收汇、退税等服务。
据了解,eWTP还将在美国和泰国推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全球贸易数字化。 阿里巴巴全球化办公室秘书长宋军涛认为,疫情会让世界各国听到数字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eWTP将成为未来10年全球跨境电商的最大风口。
上海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 跨境电商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大数据应用是核心竞争力。
五年来,北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高度重视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应用,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市场侧贸易数据和政府侧监管数据挖掘、整理、建模综合开发和应用,探索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征信中心。
当前,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正进一步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向数字产品贸易进一步衍生。 作为全省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上海将大力创新,突出产业,集聚要素,完善生态。
经过5年的沉淀,重新出发。 未来的一步步走还需要多方的努力。 上海综合试验区化危为机,创新改革始终在路上……